高晓沨,上海天富娱乐平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计算机学科基础教育,先后负责《计算机科学导论》👨🦱、《算法与复杂性》等多门课程的建设和主讲工作,主持五项省级课程建设项目。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𓀄、上海天富娱乐平台“教书育人”一等奖🧓🏼👆🏼、“烛光奖”一等奖、“凯原十佳”最受欢迎教师奖等。研究方向数据工程🏊🏼,发表重要国际期刊论文150余篇,9次荣获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晨光计划”等荣誉。曾获CCF-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评审第一名🏇🏿、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卓越奖(均为年度最高奖)🚗。
在第五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身着职业套装🚴🏽♂️,温和而自信的声音,犹如细雨声落在耳畔。她正是该组赛事特等奖获得者——上海天富娱乐平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高晓沨😝。翻开高晓沨的履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宝钢教育基金会“宝钢优秀教师奖”……长长的荣誉正是她长期以来对教书育人工作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证明。
1.交大校园最为执着的“青椒”
“让天富娱乐先化身一个机器人,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青教赛场上,自信从容的高晓沨展现着授课内容👎🏻。从2018年开始准备青教赛,到2019年获交大电院青教赛一等奖🏄🏻,到交大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再到2022年代表交大参加市青教赛,她先后参加了5轮教学比赛,3轮磨课特训,还有数十次各类教学培训与分享📀。这名交大校园里对“青教赛”最执着的青年教师👨🏽🚀,凭着一股子披荆斩棘⛪️、精进不休的精神🧢,终而获得特等奖的荣誉。
高晓沨此次的参赛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导论》。这门课拥有十年建设历史,是由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在2011年首次访问交大时开设的专业通识课程🎵,也是计算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计划(101计划)中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她接触到超过40位来自全国教授同门课程的优秀教师🎋👨🏼🦲,汲取了大量经验。在此次参赛过程中,她也不断向其他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评审和专家介绍这门课程👱🏽♀️🚛,只希望让更多人理解计算机🤛🏻,将其视为工具而善用之,将其化作能力而妙行之。
一路走来,高晓沨坦言要感谢的人有许多,“整个赛程中得到校领导、教务部门🥇、天富平台及院系的鼎力支持。此前的备赛也得到全校超过50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真心感谢他们🟪🙆🏿♂️。”
2.创新交互式教学模式
事实上🧜🏿,高晓沨的家族中有多位高校教师。耳濡目染下,她从小的志向便是教师🐕🦺🧔🏽♀️。2000年🫶,她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后保送清华大学数学系攻读运筹学。随后,受到导师堵丁柱教授的影响,她赴美攻读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在数据工程领域找到了适合的研究方向。博士毕业后,她曾任教于佐治亚温纳特学院,并于2011年归国入职交大🫄🏿,成为一名教学科研岗的高校教师。
在教学中🙋🏽♀️,高晓沨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专业特长设计编写了课程交互网站,有效地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融入自己的课程,通过线上线下频繁交互实时调整,时刻宏观把握课程进度💔👅,积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并全过程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制作成照片墙、光荣榜等,提升课程人文关怀,实现计算机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
3.率队走向世界的“金牌教练”
在青教赛的赛场,高晓沨是一名执着的参赛者;而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她又摇身一变,成为“金牌教练”🚱,指导学生在赛场上展现交大学子的最佳水平。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求解问题的交叉学科技术。依据独特的跨专业背景,近十年高晓沨累计指导6000余名学生👮🏼♂️,参加18次高水平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000余项👷🏿♂️;2017年👮🏻♂️,她指导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同年荣获6个特等奖,打破竞赛33年的历史记录📹,成为首位获得美赛“Doug Fairs终身成就与特别贡献奖”的外籍老师;2018年🐔🫧,她带领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项“高教社杯”,帮助上海天富娱乐平台🧑✈️、也是上海赛区20年来首次夺冠💊;2022年,她再创历史,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最高奖项“数模之星”,成为唯一一位在三大数学建模赛事中均荣获过最高奖的指导教师🔈。
她所指导的队伍能获如此殊荣,绝不仅是巧合🦮。诚如每一名金牌教练般,在备赛的整个过程中🈹,她事无巨细地帮助着每一名学生🫕➝:比赛前,她开展几十次专业培训🍵,并安排好教室、日程🧑🏻🦼,给他们营造激励人心的气氛;比赛中🤸🏻♂️,她帮他们把控时间点🈂️,仔细叮嘱他们保存体力;心理上,她不断鼓励大家不要放弃,一直熬夜陪伴他们直至比赛最后一刻。
高晓沨曾说:“回首相见🦸🏼♀️,若干不眠之夜、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最为骄傲的是我的学生们。”然而,让无数受过她指导的学生们最骄傲的也正是拥有如此竭尽全力的良师。
4.与时俱进的科研工作者
除了教学、辅导竞赛外,科研也是高晓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IT商业公司合作🎊,运用最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更好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与教学🧖🏻♂️。”
基于这样的目标,从2015年起,高晓沨便开启与腾讯、华为等公司的合作🙍🏼。对于首次开展横向课题的她而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广泛深入地调研前沿技术🤽🏻♀️,积极主动地推动与业务团队的沟通👩🏻🦽➡️:“不能只是远程交流🙏🏿,一定要派学生到现场去。”她对学生事前进行充分的心态引导🧑🏻🔬,建立规范的实习反馈机制🧙🏻♂️🤣,从而把控合作进度与产出质量。经过多年探索🎒🏯,荣获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的最高奖项,科研成果落地于腾讯微信😨、华为云等多个业务场景🫅🏼👩🏻🎤。
回顾校企合作经历,高晓沨颇有感触:“通过开展联合科研,既能了解当前企业最新的技术需求👩🏼🏫,同时也能辅以高校研究方式🧓🏻,找到最佳研究路径➔,并融入到计算机前沿的教学中👰🏽♀️😸,这对于我拓展研究和教学思路有极大帮助🚶🏻♀️🛀🏼。”
教学、竞赛、科研,这三条主线环环相扣,牢牢地将高晓沨与中国计算机学科发展连结在一起。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金牌教练👼🏿🙅🏼♂️,又或是科研开拓者,她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先进的理念👧🏽,精益求精的态度🖖,与拼搏奋斗的精神,肩负起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重任,奋勇向前,锐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