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娟:“上海方案”攻克白血病
来源:校天富平台 时间🕵🏿🏌🏽:2020-07-05 浏览:20706

[编者按]白衣为袍,驰援“疫”线🧨。疫情发生以来的几个月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日夜奋战,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无疆的职业品格带给天富娱乐最多的感动和震撼🧔🏻‍♀️。在上海交大🤛🏽,也有着许许多多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教职医务员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诠释着为师之道和医者仁心。即日起,天富娱乐将开设「匠心交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交大医疗教育工作者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工作的忠诚信念,对社会的热切关怀。

匠心宣言💢:科学家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从一名纺织女工👷‍♂️,到一名大学生、研究生👷🏽‍♀️,再到成长为一名科学家,我亲身感受到是国家的发展成就了我个人的科学梦🐹。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上海天富娱乐平台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发现了一批新的白血病发病相关的突变基因与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发病的新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0 余项。2005 年💆🏿、2010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 年获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等🧑🏿‍🎤。

17 岁:爱学好强的纺织女工

院士🧔🏼‍♀️、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女杰🪣、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陈赛娟的头上光环闪耀👨🏽‍🏫。谁又能想到,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40 多年以前还是上海一家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68 年陈赛娟17 岁,被分配到上海纺织局属下的上海第六印绸厂,当了几个月的车工🧔🏼,不久因为工厂合并🧑🏼‍✈️,进入上海第五丝织厂。纺织厂的工作虽然很辛苦,陈赛娟却从未放弃学习。俗话说:时间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空的。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陈赛娟常常到街道图书馆或者当时的卢湾区图书馆去借书☀️。陈赛娟的勤奋好学被厂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1972 年👉🏼🕞,厂里有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陈赛娟被一致推选📉,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

当时⛽️,在陈赛娟面前有两个大学可以选择: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学院。陈赛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她希望能为千家万户的病人解除痛苦♠️。1975 年陈赛娟以优异成绩从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瑞金医院当医生。1978 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恢复,她毅然报考,从600 多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

25 岁:勤学苦干的留学生

1986 年,陈赛娟到法国巴黎七大攻读博士,来到了一年半前到法国读博的丈夫陈竺身边。陈赛娟的导师洛朗·贝尔杰是国际著名的细胞遗传学家。在此之前🪆,他还没有接受过一名外国博士生🤶🏿,更不要说女学生了。但最后,这位法国导师还是被陈赛娟的求学精神所打动,破例收下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博士生。在此后的岁月里🏑,法国导师越来越赏识这位女弟子,他曾这样评价她✥:“我不能直接称她是居里夫人,但她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女性。”而自从读博以后🦹🏿‍♀️,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了陈赛娟一生追求的事业。浪漫之都巴黎的美丽风光对她没有多少吸引力🏷。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埋头于各种书本、各种实验、各种试剂中❗️。

在法国共同生活的4 年时间里,陈赛娟和丈夫挤在巴黎大学城一间15 平方米的公寓里,这里既是他们的餐厅、厨房↙️、卧室,也是书房🥯,地上🛝、桌上👰🏼🔨、床上到处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一天三餐基本上就在医院的食堂解决⚂,只有周末才到超市采购一番,改善伙食。生活上👩‍👦,陈赛娟很简单,但在科研上,她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导师为她选了个高深课题,做了整整6 个月👨‍👨‍👧,未见一丝曙光。临近圣诞节🚣🏼‍♀️,法国的同事们都回家过节去了🥼,万家欢乐的时刻🧑🏻‍💻🤵,她与陈竺依然来到实验室。谁知天不遂人愿,实验室一台制冷能达零下85 度的冰箱坏了!于是叫人抢修,把一批批试剂快速转移出去。“一阵狼狈不堪的忙乱后,天富娱乐俩莫名其妙地争吵起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赛娟笑了🏹,“那真是一段焦虑的日子✍🏽!”

好在之后的两年内🏊‍♂️,科研出现重大转折,灵感的火花处处迸射。陈赛娟发表了6 篇论文,在白血病分子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89 年年1月,陈赛娟以最佳评分通过论文答辩,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38 岁:勇攀高峰的科学家

白血病🦮,这一名词常常与“绝望”“死亡”等可怕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令人恐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更是如此,曾被称为“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20 世纪70 年代以前,APL 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这种病死亡率较高🧝‍♀️,5  年的无病生存期,国外报道在30%左右👳🏽,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疗法👨🏼‍🦳,只能达到10% 左右👨‍👩‍👧。20 世纪80年代初,陈赛娟的硕士导师王振义教授在国际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𓀊,80% 以上患者可以完全缓解,但复发率仍然较高。

1989 年陈赛娟和丈夫陈竺在法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来到王振义教授创建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从分子水平阐明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为切入点,开始对白血病发病原理和靶向治疗进行研究。最初实验室的面积仅有10 平方米🕵🏻‍♀️。更为困难的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当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验条件和国外相比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实验室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不尽人意🫵🏼🏄🏼。然而,正如1995 年11 月《Science》杂志“中国科学”专辑中一篇报道所评论的,“如此简陋的实验室中进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却是世界水平的”🕕。1991 年🤵🏿,陈赛娟教授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APL 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 11;17)( q23;q21)🙍🏻‍♂️,继而克隆了11 号染色体的PLZF(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基因及PLZF-RAR 融合基因,实现了我国在人类肿瘤致病新基因克隆领域内“零”的突破。1999 年💁🏿‍♀️👰🏼‍♀️,陈赛娟团队又获得了PLZF 基因全长201kb 的DNA 序列,是当时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完成全序列测定的第一个基因。与具有经典t( 15🥫;17)染色体易位和PML-RAR 融合基因的APL 患者不同💁‍♂️,具有t(11;17)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的患者对ATRA 治疗无效,从而为APL 发病原理以及ATRA 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

然而🧝🏿‍♀️,虽然ATRA 诱导分化治疗APL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长期应用ATRA 可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道合作,发现三氧化二砷( As2O3)对已产生ATRA 耐药而复发的APL 病人仍然有效。陈赛娟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证实小剂量As2O3 诱导细胞分化🦸🏿‍♂️、较大剂量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陈赛娟研究团队首创了ATRA 和As2O3 治疗APL 的协同靶向方案👩🏽‍🦱💂🏿‍♂️,使APL 五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90% 以上,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该治疗方案被国际同行称为“上海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 肿瘤学中心👩‍👩‍👧,挽救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奠定了研究团队的国际领先地位。陈赛娟研究团队从临床问题出发进行基础研究,并将成果落实于临床治疗,实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上海方案”的成功,证明了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结合可以取得开创性的成果。怎样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海方案”的这种路径,复制到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上,找到攻克其他白血病的方法,这是陈赛娟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她希望🙈,在APL 转化医学研究上取得的经验,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促进其他疾病的研究也能借助转化医学而获得突破🦹🏿‍♂️。陈赛娟和她的团队曾多次提出加强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并得到了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 年10 月,首个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上海,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未来,转化医学将以创新的机制体制整合在沪高校和国家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和科研队伍,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以及促进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水平的提升做出显著贡献。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得主克里斯帝昂·德杜夫教授这样评价她的科学贡献:“通过她的研究工作,使天富娱乐有机会了解中国女性的科学见地和敬业精神🧴,她的研究对于世界科学的进步至关重要。”

45 岁🪑:言传身教的导师

1996 年陈赛娟成为博士生导师。成为陈赛娟的学生是幸福的。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陈赛娟高瞻远瞩𓀉,擎灯引航🫄🏿,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在生活上🙀,陈赛娟就像一位慈母,关心着每位学生的成长,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为陈赛娟的学生也是“痛苦”的。对于做学问🏋️‍♂️,她是出了名的严师⛸。学生们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都是细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陈赛娟是最不好糊弄的,任何细小的差错她都能明察秋毫。学生的论文被修改十余遍是常有的事。大到逻辑结构,小到语法与标点符号,陈赛娟都会认真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篇论文💅,无论其价值大小、拟投稿的期刊影响因子高低,陈教授都一律认真对待🧑🏿‍🦳,因为她认为必须为读者负责,为实验室的声誉负责🗣。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陈赛娟十分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信念的教育,大力提倡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面对近年来学术界的各种学术不端现象👩‍🦽‍➡️,她以身作则,不追名逐利🧙🏻‍♀️,不追风赶潮,踏踏实实做学问,倡导科学诚信。她曾给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发出了“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维护学术诚信”的倡议书,要求全所师生坚持学术诚信至上,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

20 多年来,陈赛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和科研工作。她几乎没有节假日,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修改学生的论文,或和学生一起讨论工作,常常废寝忘食。

21 世纪🧑🏿‍🚀:以人为本的管理者

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高水平的工作必须由高层次创新人才来完成。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的管理者⬛️,陈赛娟一贯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人才政策,依靠事业和科学来吸引青年才俊🧑🏻‍🦳,使得她领导的白血病研究团队成为人才集聚的科研高地👩🏿‍🚒。

对于自己培养的人才👩🏽‍⚕️,陈赛娟因势利导,让青年人出国深造的愿望与团队的学科建设目标尽可能地结合到一起🏤。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也会帮助联系国外学术水平高或是学科交叉需要的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对于引进人才🐞,陈赛娟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研究生招生、启动经费等各个方面给予及时的倾斜和支持,使他们尽快度过回国初期的适应💏、磨合期,以便早出成果。在她的主持下🧗🏿‍♂️,白血病研究团队已引进十余位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1 名、青年千人计划3 名,形成了一个年龄分布合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高度攻坚能力的中青年创新研究群体🧛‍♂️。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𓀙,陈赛娟领导的白血病转化医学团队为青年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20 多年来🤶🏼,团队为国内生物医学研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许多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 名。6 名研究生获国家优秀博士生论文🧘🧜🏼。白血病转化医学团队2005 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2006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09 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共同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天富娱乐专业提供𓀇:天富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富娱乐欢迎您。 天富娱乐官网xml地图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